目前分類:歐洲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Director: 蓋瑞奇 Guy Ritchie/英/2008

    看完極爽快的黑色電影,光是黑幫就合我的口味。標語是這麼下的:「一個關於性(其實也還好)、黑道與搖滾樂(這個嘛..)的故事」,但其實我想與毒品、同志、背叛與報復比較有關係。如同其他的黑色電影,裡面當然也有一個macguffin(例如"即刻毀滅"中根本沒有機密的光碟)貫穿劇情:一幅從頭到尾根本也不知道長怎樣,據說會帶來好運的油畫,為了這幅畫牽扯出一連串可笑的骨牌效應事件,也讓「大壞蛋」在最後得到大快人心的報應。正港黑俄羅斯黑手黨、不承認自己是黑道的倫敦大龍頭與毒蠍美人會計的金錢權力戰,最後的贏家卻是一群窩在酒吧的小混混及一個神經病毒蟲,夠黑色了吧。

    一開始祭出史上最長的左右快速橫移鏡頭,頭暈目眩之餘也撩起我亢奮的情緒,再一個爽快的經典「反手拍甩巴掌」、大鰲蟹刑罰、莫名奇妙如同鋼鐵人般神勇的追逐槍戰、八塊肌精瘦猛男毒蟲持"鉛筆"幹架‧‧‧人物支線雖多,但故事簡單,敘事手法不急不徐,井然有序之中帶有嘲諷的巧妙安排,完全不會讓你一頭霧水,你猜最後的真正的大混球會是誰啊?「假像是煙盒正面美麗誘人的皇冠,真相是背面的"SMOKING KILLS"」,確實如此。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past is gone, I know that.
過去的就過去了
The future isn't here yet, whatever it is going to be.
未來還言之過早
All there is this, the present.
現在能掌握的,就是當下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rector: Anton Corbijn

幹、就算看了第三次我還是可以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同樣的問題始終縈繞於腦海之中,為什麼人性(生)之中崩壞的部份會令人如此難以抗拒,簡直像是致命的吸引力一般,甚至也搞不清楚自己選擇自我毀壞究竟是基於愛或恨,但我想藝術在某種層面上就是源於創作者本身最深處的崩毀,他們燃燒著人生,殘忍地挖掘黑暗深處的什麼,化為藝術後呈現給世人,畫家Modigliani如此、詩人Byron和Keats如此、小說家Woolf如此、片中Joy Divison的Ian Curtis也是如此,最後內在的崩毀漫延至外在,失去控制後只能面對永恆的黑暗,他們不害怕嗎?不,他們比誰都還恐懼,只是為了自己所相信的事物,他們無法退縮。

看著電影中夾在兩個女人與創作之間的Ian,想起以前的男友曾經非常氣憤地對我說:「你究竟把我當成什麼?」我從來沒有強烈地體會過要完全佔有一個人的感覺是如何,天真地以為給予對方全然的自由是愛的表現,只是他不覺得這是愛,因為他感受不到我的佔有與在乎。但我的確是愛他的,他的離去至今依舊帶給我鮮明且銳利的痛楚,這是我愛人的方式,然而每個人愛人的方式都不盡相同。真正會傷害我的純粹只是當我愛的人「不再愛我了」,而非任何一時的出軌或者所謂的背叛,只要依然愛著彼此,那麼就無關乎背叛,至少我是這麼想的。不幸的是,我這樣愛人的方式卻傷了人,或者無法被理解。不,也或許是我錯了,這不是我愛人方式的問題,或許我壓根兒也不懂得怎麼去愛人,或者從來沒有愛過任何人。愛的本質裡面一定存在著「全然的佔有慾」嗎?我不知道,只是單純地追求著愛人及被愛罷了。和Ian一樣,無法控制自己情感的流動。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irector: Robert Altman

整齣電影的故事發生在封閉的莊園之中的電影其實並不少見,尤其以推理片最為常見。也因為場景格局的限制,這類電影的編劇勢必得非常厲害,推理型的還好解決,只要夠撲朔迷離及懸疑,就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但「謎霧莊園」厲害的地方在於它並不是純粹的推理片,甚至其實跟本不算是,「謀殺案」並非本片的重點所在,整部電影所呈現的是極度錯縱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當時英國貴族社會的荒謬及社會的縮影。究竟有多混亂?混亂到你光看一次是無法抓住所有角色的設定及關係,就算不清楚但你卻無法不被他們所吸引,暗地腦中畫著關係圖,拼了命地試圖拼湊出整個莊園人物之間的愛恨情仇。

最主要的故事線其實非常簡單,一群貴族被邀請到一位富豪的莊園參加打獵,每位貴族都帶著隨從赴約,莊園內便被切成「上流社會」與「下人生活」兩個世界,藉由對比以顯現貴族的荒誕,然而在打獵晚宴結束之後,莊園的主人被謀殺了。電影中有台詞的貴族與僕人超過二十個角色,沒有旁白或字幕的介紹,全部都在莊園裡一一登場後混在一起,沒有人是主角,觀眾只能從對話之中推敲各個人物的角色設定與關係,若非常、非常仔細地觀察每個鏡頭細節的安排(眼神、細微表情等等)及對話內容(尤其是問答時),或許你能夠在裡面最大的秘密被揭穿以前未卜先知,這是我在看第二次時才發現導演的壞心良苦,因為那些實在就是再平常也不過的對話罷了。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rector: 吉斯皮托那多利 Giuseppe Tornatore(也導過海上鋼琴師,還有最近的裸愛)
              1989/義    
    如果說費里尼的「阿瑪珂德」是其對童年的再現,那麼「新天堂樂園」絕對是Tornatore對電影記憶的再現,藉著在Cinema Paradiso中一部接著一部放映的經典名片,伴隨著男孩的成長歷程,串起電影的歷史、轉變、對導演及演員們的致敬。    

    直到前陣子,才有機會看了「新天堂樂園」的導演三小時完整版,主要還原了許多當時上映的戲院版本中沒有交待清楚的劇情,例如與初戀情人的重逢、與母親的互動、多年過重新回味當年的隨手拍下的意亂情迷,結構與劇情更加完整,相對地,當年那著名的「無人不微笑著聲淚俱下」的終幕也就更加地摧淚,再襯上那如無限迴蕩的主題旋律,本人便哭得連營幕都模糊不清了。

     就像一般的成長電影,他的敘事手法其實非常簡單,先是些微的倒敘(flashback),接著就一路如河流般順暢地跟著片中的愛電影成痴的小男孩TOTO成長。TOTO的成長全部圍繞著鎮上唯一的電影院Cinema Paradiso的放映室中,他跟著放映師父,透過獅子頭的小窗口看著人們如何隨著電影的情節大哭大笑。神父作為放映前的審核標準,看到親熱戲就搖鈴命令放映師剪片,而TOTO便會將那些剪掉的底片偷回家。在這小小的放映室中他長大成人,接替老師父走上放映師的路,戲院因大火翻新,機器也隨著時代日新月異,唯一不變的是那群如痴如醉的觀眾(但30年後,又是另一副光景)。影片有很大的部分都在呈現在觀影中的人性百態,許多片段令人發噱。之後TOTO在隨手拍下的影像中瘋狂的迷上一位女孩,戀愛,失戀,然後出走。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Director: Serge Gainsbourgh 塞吉‧坎斯伯/France/1976
    故事如此簡單:一位名喚Krassky的Gay在一片荒蕪中的咖啡館中遇見了一位像小男生的女孩,Johnny,兩人一見鐘情,愛得乾柴烈火。但Krassky善妒的愛人,Padovan,看著即將無法挽回的愛人,決定用他的手段來力挽狂瀾‧‧‧‧

    在1976年拍出這樣驚世駭俗、放浪行骸的片,也真不愧是Serge Gainsbourgh。性別的錯置打破了一切藩籬,就算愛上了女兒身,Krassky就是雙性戀(bisexual)或異性戀(heterosexual)嗎?答案是否定的,他以男同性戀的身份愛上他眼中的「清秀男孩」,他愛他,但並不愛她。這點於他們在床上Krassky只能從背後來、看見穿著洋裝的Johnny面露厭惡便可證明。很明顯地,強尼女孩選擇刻意忽視這個問題,天真地相信只要有愛便足夠。為了襯托近乎獸性的愛,全片風景一片荒涼寂寥,像是西部片中會出現的黃土景像。而性愛畫面更是粗暴,卻不暴力。兩人的愛其實絕大多數是建立在性的吸引之上,令我聯想到另一部情慾經典「巴黎最後的探戈」(此次影展也有播放)。人啊,厭了、膩了便尋求新的刺激,看似愚蠢衝動的Padovan果真厲害,在他們愛到最高點時,逼迫強尼女孩正視問題,吼出她自己內心最深處的吶喊。只要是人,自尊受到嚴重侮蔑時,是什麼也挽回不了的。

    片名取得好,「我愛你,已不愛你」,原本以為前面的我愛你應該是過去式,但看看法文片名,"Je t'aime"是現在式。如此一來便沒有邏輯,但愛情不也就是這麼一回事,沒有邏輯性、無形的。「為什麼喜歡?」其實跟本答不出來,除非你開始回想,進行所謂的理性思考,條列式地說出理由,但那並不是你原先愛上他的理由,這些條列不過就是你喜歡他的地方。否則只要出現另一個也有相同條件的人,你不也可以輕易地愛上對方嗎?

    我一定要私心地說一下Jane Birkin,真的好美。片中的極短髮將她的臉蛋襯托地更加細緻,甚至比長髮的時後更美麗。正職其實是位歌手,一直到現在都在唱,而片中的同名歌曲也出自於她與本片導演(當時兩人是戀人)的合唱,「如做愛呻吟般輕柔的吶喊」,說得真是好。片中數度播放這首主題曲,但刻意將原曲之中的呻吟聲抽掉,成了一首青春洋溢的情歌。或許是因為歌曲若再如此肉慾,整部片便會流於情色吧。雖然安東尼奧尼的御用女星是許多人心中的女神Monica Vetti,但其實Jane Birkin也是在他的Blow Up(春光乍現)中出線。不同於Vonica Vetti的熟女之美,Birkin是在清新之中帶了令人無法抗拒野性,尤其實那雙眼睛。雖然現在年華已逝,風韻猶存。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Director: Ulrike Ottinger 烏瑞克‧奧廷格/1981/德
    猶記得看完電影散場後與某位好友的好友碰頭時,他替這樣的電影下了一句我覺得極為貼切的註解:「啥小片」,害我很想多設一個「啥小片」分類。但別誤會,啥小片不是不好,只是令人丈二金鋼摸不著腦。整部片怪誕開始、荒誕結束,惡搞文學、政治、宗教、偉人、奧運;呈現(之所以不用"探討",是因為這樣的方式實在太過形而上)女性、反死刑、反戰、環保、毒品等議題。就算你再專注、再認真,大概也無法完全理解它倒底要說什麼,只有導演自己知道(或者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而啥小片通常會如同知識大考驗般,融入許多元素。如同此部電影中在不同的時空背景轉換身分、性別的主角"Orlando",只要熟悉英美文學或意識流小說的人便會知道其原形為Virginia Woolf名作「Orlando: A Biography」中的主角。另外,希臘神話、童話、史詩中的人物也是百用不膩,從「神話百貨」中的Zeus、女版的Cyclopes(獨眼怪)、"Odyssey"中女人國為了射箭方便而割去半邊乳房的女戰士到以七位侏儒扮得七矮人,都在片中大大的被惡搞了一翻,甚至連耶穌也不放過。在「Freak World(City?)」之中的一切都極為前衛及超現實,Orlando就如同Woolf小說中的主角不斷轉換身份,每死一次就換另一個時空扮演另一個角色,但總會做出(莫名)錯誤的決定又導致另一個自我的死亡。我個人頗喜歡倒數第二段中與連體雙胞胎的戀情。最後一段的「年度最佳醜人(怪胎)」中的嘲諷真是尖銳,眾怪胎費盡心思表演,希望能得到首獎,結果最後得獎的竟是西裝筆挺,提著辦公包,恰巧路過的宙斯拿走,而他看了獎項,反正得了獎還是極為開心。好吧,說真的我實在是有看沒有懂,前面數度短暫失去意識,但超現實的畫面、導演想像力的確是怪誕地有趣,啥小片的魅力大概也就在於此吧。


(執行死刑的引路人與狗)

--------------------------------------------------------------------------------------------------------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rector: Marina De Van 瑪欣娜‧德‧凡

    在某次舞會上,Esther腿部意外受傷,但當下卻沒有感到痛楚,從此她便無法自拔地以金屬利器割自己的肌膚。正起步的事業、關係穩定的男友、老朋友,都因為她對自己身體的新發現而產生變化。就我個人而言,這是我觀影經驗中少數產生心理恐懼的電影,這裡所指並非看「奪魂鋸」系列因血腥殘忍不敢直視的恐懼,而是片中女主角緩慢而冷靜地沉淨在自殘中所帶來的精神融合感官的恐懼。鏡頭貼近、硬性逼迫著你觀看整個綿密壟長的過程,極度寫實。就算你選擇閉上眼睛,導演抽掉背景音樂,她啃食、吸吮的聲音嘖嘖作響,所以唯一的方法,也是許多觀眾做出的明智選擇:奪門而出。一開始我的確是害怕,但看著她單純滿足而並非失去理智、狂喜的表情,不適感突然便減低了許多,最後在她於相互衝突的情緒之下繼續自殘時,和她一起流下了眼淚。

 

    變(病)態V.S.自我,所謂變(病)態本身就是由社會所定義,這也是部分觀眾奪門而出的原因,因為畫面太過變態、噁心。但引起我害怕的原因或許是自身即將被撩起的嗜血與想像並反應在自己身上的痛楚,所以我笑著(掩飾)說好痛。回到變(病)態與自我,這是Esther在片中所面臨的衝突,一開始,她天真地試著坦誠以對,但男朋友及朋友紛紛對於她的行為感到不解、厭惡,「這是病態,告訴我你不會再犯。」為了保有身邊的人事物,她數度選擇放棄自我的欲望,但人性無法控制的地方也在於此,嘗試著兩邊兼顧的後果便是自我毀滅。發瘋,並非是「切膚」行為本身,而是社會、自我的拉扯與衝突所導致。片中Esther瘋狂的表情是在她陷入抉擇與無法抑制自我的痛苦時才出現。要保有身邊所有的人事物還是滿足自我? 但大家都知道,不被社會所接納、支持,做自己是多麼困難的事。也或許在這樣的體制之下做自己原本就是件無比奢侈的願望。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rector: 胡立歐麥登 Julio Medem

若你看過導演上一部電影「露西亞與慾樂園」,再觀賞「安娜床上之島」,
會有雙包胎作品的效果,例如奇士勞斯基的紅白藍系列。兩部奇異之作皆處理
相似的主題,女性、愛情、性愛、記憶、死亡、解放,意像也十分雷同,海洋、岩洞、
色彩、與世隔絕的地方,只是「安娜」中涉及前世今生、摧眠等超現實元素,導演甚至
貪心地融入反戰、更加強烈的性別意識,使整部電影難以概括性去解讀。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irector: Mick Davis
於是,莫迪終於替她畫上了眼睛。 

畫家的熱情,藝術家的原則,詩人的不安於世,朋友間的義氣,對手間的膽肝相照,
源源不絕的創作力量則來自於近乎毀滅性的愛情,揮灑在畫布上的瘋狂,
就這樣,他得到了夢昧以求「短暫卻完整的生命。」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rector: David Schwimmer 大衛史默溫 (六人行中的Ross也熬出頭來了)

害怕責任,總是逃避問題的窩囊廢Dennis,在婚禮當天拋下身懷
六甲的未婚妻Libby,轉身就落跑。五年之後他成了在內衣店當保全,
挺著大肚腩的中年男子,受夠了每天在懊悔中渡過,他決定要力挽狂瀾,
首先,就是要健身來打敗Libby身邊那位溫柔多金,熱愛馬拉松的男朋友‧‧‧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部如此簡潔、坦然、誠實的黑白2D動畫,卻擁有如此動人的力量。

改編自片中後來旅居巴黎,伊朗籍女主角Marjane Satrapi的自傳繪本,
捨棄了翻拍成真人電影,而選擇回歸最單純的黑白動畫,以樸實無華的畫風加上
適時的拼貼和第一人稱旁白的交代,跟著Marjane的成長一同見證了伊朗歷史的動蕩、
女性身在其中的角色、大環境與個人價值的拉扯。應該是極複雜的人生歷練,就這樣
被巧妙地完整呈現在觀眾面前,在幽默風趣的同時也令人為之動容。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rector:侯麥(Eric Rohmer)
改編自17世紀法國作家杜爾菲的「阿絲特蕾」(L’Astree),描寫一位俊美的牧羊人
賽拉東因愛人阿絲特蕾的誤會而跳河自盡,以銘其志,卻被三個女神救起,其中大女神
因愛上他而將其軟禁城堡之中。
無法回應女神愛意的賽拉東在其中一位女神的幫助之下逃離,卻因阿絲特蕾曾下令
他從此別再出現,而決定「服從」他愛人的命令,堅守誓言,但殊不知阿絲特蕾正因
他的死而痛苦不堪。在重逢的時刻來臨,誤會是否能夠冰釋,再續舊情呢?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rector:Christian Carion

1914年12月24號,平安夜,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蘇格蘭)、法、德三軍在法邊界僵持著,
但適逢像徵感恩與愛的聖誕節來臨,士兵們想念家人之餘,也無心於戰爭。
一名德國軍官的歌手女友為了男友決定排除萬難取得准許令,前往德軍陣營與他團聚並一同為高官獻唱,
兩人之後更擅自到前線,為身心俱疲的士兵們演唱聖歌。在空曠的雪地壕溝飄揚的聖歌引起了
英、法兩軍的共鳴,英軍拿起了蘇格蘭風笛附和,法軍則舉起香檳。他們紛紛走出壕溝,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rector: Christian Mungiu

晃動的鏡頭,恐慌不安,無所適從。
面對一個不知自己頭腦簡單的好朋友,就算被拖下水依然相挺的情操,
與自我的煎熬形成強烈衝突,既惱怒又擔心。
事件發生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步調雖不快,更突顯出劇中人物的沉痛與焦躁。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rector: Christophe Honore

為愛情而愛
為自我解放而愛
因寂寞而愛
因需要陪伴而愛
因愛一個人而愛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肉慾橫流的背後也只不過是行屍走肉.
極緻的感官娛悅過後就不再是娛悅,身陷靈肉折磨之中卻束手無策.
但我相信他打從心底想往前走,到另一個不會被燃燒殆盡的世界
崩潰,腐爛,直到最後完全的混亂
當肉體的衝擊再也不能帶給他任何東西,
抱著木頭人起舞的Casanova,究竟剩下些什麼.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rector: Bertrand Blier 
Cast: Monica Bellucci, Bernard Campan,Gerard Depardieu

(中文直譯的片名,叫"愛我多深"或"你多愛我",請直接跳過上映的片名)

愛情就如同法國電影這樣莫名奇妙...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rector: Gavin Hood
2006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南非)

In this world....redemption just comes once.
故事北景在貧富差距懸殊的南非,
Tsotsi意外綁架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嬰兒,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 Fernille Fischer Christensen
Cast: Trine Dyrholm, David Dencik

這是一部經典的北歐片(丹麥).
整齣電影都呈現蒼白與淺藍等冷色調.
只有"唯一"在公寓外的場景-----------------一排櫻花樹,為寒冷的場面點綴了些許粉色.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