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理論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承如各位所見,我已將近一個月沒有動手寫任何東西了(其實有,只是都是半成品),友人忍不住在線上尋問怠惰的原因,我總歸一句:I am not in the mood. 真要說起來,是近來實際參與了拍攝電影(雖然只是小演員),也開始排練明年五月要搬演的舞台劇,發現創作實在是遠比寫這些高尚的評論他媽的累人,但也有趣多了,看著自己寫的東西便越發感覺厭惡,甚至有點噁心。褒貶是如此容易的事,過度套用卻又不解釋清楚,讓領域外的人根本無法了解的文本、理論、經典是如此虛偽且無謂的行為,「要證明,你就像楚浮一樣丟下筆自己來做嘛!」我這樣想著。所以就讓我從這知識暴力的領域之中休息一下吧!但要我停止看電影會要了我的命,我看、我想,寫些小小的心得文或者不再客觀的喜好分明,大概就這樣吧。When I am in the mood.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我沒有看過Rent的舞台劇,但我本身其實並不是很喜歡Rent這部電影,
只是裡面人工家庭(Artificial Family)模式很吸引人,所以修戲劇選時
結合了Kurt  Vonnegut 本人及小說有關Artificial Family的論點寫了
短篇的essay,許多地方還未修改,要更加完整的呈現約得寫成10~15頁
的paper,既然與電影相關就放了上來。

(Rent 原是由歌劇「波西米亞人」La Boheme為藍本改編的,除了時空背景,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紀錄片是如此真實的電影形式,
已非關任何電影理論中有關劇情片的寫實主義、形式主義敘事手法,
再怎麼寫實,劇情電影仍就是虛構出來的世界。
它們有結構,卻不採劇情,而是依一個主題或論點來組織結構,
處理一個「事實」,真人真事真實場景,而非製造「事件」,重視題材而不論風格,
沒有太多拍攝前的籌備,劇本規劃,以呈現事實甚至突發事件來敘述觀點,但拒絕刻意營造。
和新聞紀實片不同的地方是,紀錄片本身並非客觀,在某方面來說是導演個人非常主觀的產物。

lyn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